Home> 科研 > 项目
RESEARCH

馆藏画像石保护修复项目(二期)


2024-01-04  Hits: 0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坐落在龙泉文化广场北部,负责龙泉塔(国保单位)和官桥村南墓群(省保单位)的管理与运营。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第一批山东省华侨国际交流基地、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单位。馆藏汉画像石等10类汉代文物共计25513件/套,其中汉画像石3000余件。

 自上世纪50年代建馆以来,历经了5次辗转搬迁,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滕州地区出土的《牛耕图》《冶铁图》《纺织图》,都说明在2000年前的汉代滕州地区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续滕县志》《补汉石存目》《汉代画像全集》《滕县金石志》等都著录了大量的滕州汉画像石。另有许多精美的汉画像石都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重要的国家收藏。滕州汉画像石以发展脉络完整清晰、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石椁和小祠堂画像石独具特色等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

 针对石质文物所存在的不同病害,2024年我馆委托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进行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此次文物保护修复,遵照文物保护基本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最大程度延长文物寿命。在对文物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评估文物保存现状、主要病害及其影响程度。结合文物今后保存和展示的需求,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建档→检测分析→清理→脱盐→风化严重部位加固→剥落粘接→裂隙处理→断裂粘接→修补→颜料加固→完善档案。针对这批石质文物不同病害状况,参考既往保护修复项目成功经验,采用传统和成熟的材料、工艺和方法进行保护。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化学材料先做局部实验,分析效果并确保使用得当。

 本项目拟保护修复160件石质文物,修复工作按照文物 “修旧如旧”原则来开展,修复在满足陈列展示需要的同时,深入开展文物材质及病害特征分析,进而揭示文物科学、历史与艺术价值,为石质文物历史及书法篆刻艺术提供宝贵资料。




PREV: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


NEXT:NONE